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——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

标题: 钣金的一个讨论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158561497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28
标题: 钣金的一个讨论
我在公司进行钣金设计,最近我用SW做的钣金下料图,回来以后折弯后与图纸尺寸不符,车间师傅说减板厚就行了,我用R规测了折弯半径为1
mm,我的K因子为0.5,按师傅的说法SW的K设为0.09才符合师傅的哪个经验数据,板后3mm,不知道以后怎么做了
作者: khjtnkqsze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29
我也正困惑,以前CAD做的时候基本用经验,我的经验是减去3/4板厚(一般就做点1~2.5mm厚的壳体),因设备下料折弯精度都不能达到,于是还得4舍5入的增加到0.5或整数,(好在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)。近期用SW绘制零件并展开~再和自己经验展开的尺寸一比较,还是有点吓人~~~不知道怎么搞啦。期待高人解答~
作者: ztjjxujipt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30
还是你们的设备太差,我们下料成型一步完成,用的就是sw作的,误差不大于双面成型料长0.25
作者: liuyun_key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31
我用SW钣金,K因子设0.3,半径用R1,没什么问题的!
作者: tobybird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32
引用第4楼hongqing_125于2009-04-02 20:23发表的  :
我用SW钣金,K因子设0.3,半径用R1,没什么问题的!

试了下果然如仁兄所讲,与经验误差控制在了0.5mm以内....谢谢...
作者: che-zp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32
这样啊!我们这里差一两个没事。我用sw下过料没什么问题。师傅们没反应过。大概这里精度更差。谢谢各位。
作者: Jimmy_2000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41
大家说的都在礼,可是我觉的还是我的那个还是很离谱啊?
作者: 5r163j8kd9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42
引用第6楼薄海洋于2009-04-03 07:16发表的  :
大家说的都在礼,可是我觉的还是我的那个还是很离谱啊?

建议楼主先制作个常接触类型零件侧视图,定义尺寸,然后请老师傅帮你展开,亲自下车间用边角料按师傅展开的尺寸折成型,再带上卡尺实际测量误差。可以算出大概需要减去多少板厚,然后回到电脑上,不断更改K因子和R来完善。(可以用常用的几种厚度材料测试)





作者: 暗香来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45
请教下,我们都是将零件画好后送别厂加工,但有些他们就是拆不了,我想请教的是:(1)板厚与拆弯后的拆边长度的什么样的关系。(2)拆弯R与板厚是相等的吗?(指一般情况).
作者: vaunt2008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56
引用第9楼小学弟于2009-04-03 10:03发表的  :
请教下,我们都是将零件画好后送别厂加工,但有些他们就是拆不了,我想请教的是:(1)板厚与拆弯后的拆边长度的什么样的关系。(2)拆弯R与板厚是相等的吗?(指一般情况).

1)折弯后材料2面会形成压缩和拉神,板材都存在中性层,中性层折弯前后尺寸是不变的,中性层一般根据材料厚度,折弯R和材料特性计算,一般薄板加工不考虑,根据设备加工精度可以忽略不计,像楼主老师傅所说:直接减去材料厚度;
2)折弯R与折弯槽宽有关,槽宽又与设备压力和材料厚度有关,下模越宽,R越大,设备也越省力,我是做电柜生产的,一般用材料厚度x8=下模槽宽(折弯设备上应有说明),R具体尺寸真还没测量过。
不知道楼上所说的“拆不了”是不是应该是“折不了”,1/2下模宽度小于或等于折弯线就无法折出,


作者: qchc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57
10楼的说法有道理啊,我分别测了两个槽宽的折弯,结果长的R就大些,用的同一把刀
作者: po1718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57
实际测量K值:K=2T+0.43R-扣除/1.57T。
用以上公式计算出的K值应该很准的
作者: jiangyongha    时间: 2009-4-2 16:57
我们工厂4mm以下的板一般使用折弯扣除法:各边的外皮尺寸之和-板厚×1.75,误差小于0.5mm,对于电柜来说允许。在实际使用SW时我们一般设定折弯内圆角=板厚,K因子=0.5(非直时使用),这样展开的尺寸基本和折弯扣除法相当,各位有兴趣的话不妨试一试。




欢迎光临 SolidWorks机械工程师网——最大的SolidWorks学习平台 (https://www.swbbsc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